当下,昭通市大关县各地陆续进入一年一度的采笋期。鲜嫩的筇竹笋,不仅是春日餐桌上的珍馐美味,更成为助力竹农增收的“绿色引擎”。
竹笋(2025年4月8日摄)。
近日,记者走进大关县木杆镇银吉村,探访了竹农康贵书流转土地种植的300多亩筇竹。微风中,疏密有致的筇竹林摇曳生姿。工人们背着采笋袋穿梭在林间,娴熟地采收竹笋,清脆的折笋声此起彼伏。
采笋工人展示采到的竹笋(2025年4月8日摄)。
康贵书自2018年开始流转土地种植筇竹,在他的精心经营下,这片竹林已能够带动周边村民务工增收。他说:“今年招了10余个工人打竹笋,每人每天工钱在200元-400元之间。”
家住木杆镇漂坝村的蒙仁美是康贵书雇佣的采笋工人之一。谈起务工情况,她说:“我已经采笋六七天,每天能采七八十斤,一天有200多元的收入。”
筇竹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就业的机会,也让竹农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成为家庭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木杆镇银吉村的龙文涛家,一家人正在院子里给刚采摘来的竹笋剥壳。他说:“今年我家每天有4个人打笋子,采笋十来天了,今天采了600斤左右。”
人们正在剥竹笋(2025年4月8日摄)。
大关县独特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为筇竹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孕育出的筇竹笋鲜嫩爽脆,品质上乘,深受市场欢迎。据龙文涛介绍,2024年家里卖笋收入4万多元,今年笋子收购价在每斤4.5元左右,一个多月采笋下来,收入同样可观。
近年来,大关县全力推动筇竹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打造和市场主体培育,筇竹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自2018年至今,全县投入竹产业资金达20亿元以上,竹林总面积增加至116.6万亩,其中筇竹面积增加至102万亩。(胡声宇、何桂花、彭明星)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