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铜业烟气制酸系统及制氧系统
当前,安宁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围绕做大做强做优资源型产业,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不动摇,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依托石化、冶金、新能源电池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形成聚链成势、集群发展的新格局。
云南安宁产业园区通过精准聚焦产业链集群化、服务高效化和生态低碳化,全面提升园区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逐步成为全国省级开发区中的标杆。园区经济指标不仅连续多年领跑全省开发区,更以“安宁速度”和“零碳实践”为全省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释放活力潜力,从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变
2024年,西南铜业搬迁到安宁产业园区,全新的厂房和生产线开启了这一老牌资源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走进企业的电解车间,车间里看不到工人,电解铜在池子里还原,机械臂精准高效运行,阴极剥片作业正在进行。
云南铜业综合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刘商海介绍,自2024年10月全面投产以来,西南铜业采用世界领先的“富氧侧吹熔炼+多枪顶吹连续吹炼+回转式阳极炉精炼”热态三联炉短流程工艺,全流程应用智能场景,建设领航级智能工厂,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云南铜业的变化,只是云南安宁产业园里资源型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紧跟云南铜业步伐,云铜锌业也落户云南安宁产业园区。
“月底我们即将投产。”云铜锌业综合管理部相关负责人陈文昌介绍,企业正全力奋战,锚定建设“绿色低碳、数智高效、创新驱动、成本领先”世界一流锌冶炼企业的目标冲刺。
有色金属、磷化工、石油化工、钢铁产业……安宁产业园正以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书写着资源经济转型的生动实践。各资源型企业正从“挖矿卖矿”的粗放模式,向“资源禀赋+技术创新+产业集群”转型,安宁产业园正从传统原料型经济向高附加值材料型经济跨越,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站在新的起点,安宁产业园正谋划更大格局。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园区企业生产的锂电池材料、高端钢材等产品,经磨憨口岸直达东南亚市场。随着“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实施,这座曾经的“资源之城”,正以创新为支点,撬动产业能级跃升。
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2022年4月22日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成立,4月27日与安宁签订合作协议,10月26日进厂建设,2023年6月30日第一个磨粉车间点火投产。”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耿海龙回忆云南杉杉落地安宁的全过程。
云南杉杉项目是上海杉杉科技投资建设的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生产多规格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产品将供货LG化学、宁德时代、比亚迪、SKON、远景动力等国内外头部企业。
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在于产业链的深度协同。公司从最初的3个人,到现在的1000余人,杉杉科技与中石油云南石化、中国石油西南化工销售达成石油焦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做到了从“家门口”即可获得高品质的原料供应。
杉杉科技在园区的发展,证明了园区“链式思维”重构产业版图的措施取得了实效。近年来,安宁产业园区依托石化、冶金、新能源电池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协同,构建产业生态圈,形成聚链成势、集群发展的新格局,成为云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在石化领域,中石油云南石化1300万吨炼油项目为“链主”,带动下游碳纤维、工程塑料等42家规上企业集聚,2024年产值达924亿元。冶金产业则以昆钢、西南铜业为龙头,延伸至有色金属深加工领域,2024年产值超700亿元。新能源电池产业更是一匹“黑马”,湖南裕能、杉杉科技等头部企业落地,推动“资源—材料—电芯—回收”全链条成型。
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全力发挥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抓招商。”安宁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强介绍,园区将坚持不懈“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立足园区绿色石化、冶金、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探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路径,不断提升园区产业在全省产业发展中的竞争力和贡献度,早日打造成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
从资源驱动到创新引领,从工业立市到零碳先锋,安宁产业园区以比较优势为支点,撬动了高质量发展的杠杆。2024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749.69亿元,继续领跑全省89家省级以上园区。2025年,安宁产业园提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的目标。聚焦科技创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培育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巩固“滇中产业引擎”地位。
创新机制,打造“安宁速度”服务品牌。安宁产业园区以“兵团制+链长制”双轨驱动,构建高效的项目推进体系。通过组建现代工业发展作战部和7支重点项目攻坚队,实现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全周期提速。裕能二期项目从打桩到投运仅77天,西南铜业项目工期压缩50%,彰显了“进场即开工、建成即投产”的“安宁速度”。
安宁产业园区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成立石化、冶金等4个产业链联合党委,将22个市级职能部门纳入“发展群聊”,形成“四级组织架构+季度联席会议”机制,推行“三访三问三解决”入企调研,组织“园企银”座谈会、金融驿站等金融帮扶活动12场次,企业获得授信支持30亿元,通过“争当实干家、整治太平官”主题活动,园区干部作风焕然一新,推动干部作风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企业有需求,政府秒响应”是安宁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当地推行驻企店小二(专员)服务机制,通过精准帮扶、帮办代办,倾心倾力解决企业在政策宣讲、审批代办、要素保障、政策兑现等方面需求,选派9个批次49名党员干部驻企纾困,解决企业需求150余个,助力重点项目建设提质提速。
安宁产业园正立足禀赋、锐意改革、拥抱绿色,在区域经济竞争中破局突围,书写新时代的答卷。(记者 尹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