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7/21 17:17:34
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助力云南省马铃薯绿色生产提质增效

字体: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薯类病虫害演替规律与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西南区薯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技术现场观摩会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召开。来自全国马铃薯和红薯研究与技术推广的20家单位的项目成员、咨询专家、农业主管部门领导、种薯生产企业和种植大户等100余人参观了位于曲靖市会泽县驾车乡白泥井村的3000亩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现场。

  自2024年12月项目启动以来,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曲靖市农业科学院和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攻关,在白泥村开展3000亩以马铃薯晚疫病“五精一统”防控技术和块茎蛾“性诱技术”为重点的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

观摩会现场(7月17日摄)。

  在现场观摩会上,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高玉林表示,项目参加单位要加强协作,把高效、适用的新产品和轻简化技术真正落地、开展核心示范,带动当地农户绿色高效生产,提升我国薯类病虫害的植保贡献率。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刘霞对示范区展示内容及多家单位联合协作情况进行了介绍。

  观摩现场分为马铃薯抗病新品种展示区、新型高效杀菌剂和生物农药防效展示区以及马铃薯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千亩核心示范区。据了解,2025年马铃薯现蕾期以来,云南省持续阴雨、晚疫病防控难度大,但应用马铃薯晚疫病“五精一统”防控技术的马铃薯示范区基本上没有感染晚疫病。由于防控效果突出,“五精一统”防控技术还带动驾车乡周边马铃薯产区自发防控10万余亩,辐射曲靖市马铃薯产区应用80万亩。

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现场(7月17日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晚疫病防控研究员赵志坚表示,经过多年攻关,团队通过创新性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植保技术,构建了“精准识别—精准决策—精准执行”的闭环防控体系。通过整合“品种抗病性精准鉴定、病害智能精准诊断、药剂防效精准评估、疫情动态精准测报、无人机精准施药”5项核心技术,实现了马铃薯晚疫病的统防统治,有效解决了传统防控中存在的识病难、选药难、测报难、施药难、防效低等关键难题。截至目前,该防控技术在云南省核心示范面积达5万余亩,技术覆盖面积超过600万亩,并入选云南省农业主推技术。

  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钱琳刚介绍,马铃薯重大病虫害可防可治,通过马铃薯晚疫病“五精一统”技术、块茎蛾“性诱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及相关产品的集成创新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可为云南马铃薯种植安全和绿色生产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