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8月19日电(记者 李溪岩)在云南省盈江县旧城镇,坐落着一处名为“五和家园”的易地扶贫集中搬迁点,这里聚居着5个民族260户997人。几年前各族乡亲还散居在深山中的6个自然村里,如今易地搬迁让他们走出大山,携手奔向了民族团结的幸福路。
回望过去,五和家园党支部书记赵兴文满是感慨。“以前在山上的时候,能力好点的人家住山间土瓦房,能力差的就只能住茅草屋。道路基本都是土路、泥巴路,特别难走。而且信息、教育、医疗都特别落后。”
2016年,旧城镇党委政府聚焦6个自然村群众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发展难的问题,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方式打响脱贫攻坚战。2018年,大山上的居民全部搬迁出来,包括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5个民族,各族群众迁居至新村五和家园。
如今的新村占地面积301亩,村寨门口建立起党群服务中心、超市、快递站等配套服务设施,82名青少年在旧城镇中心小学、旧城中学就学,500余人在乡镇中心卫生院就医,就学就医困难问题得到解决。漫步于新村,平坦的道路、优美的环境、开放式庭院和民族文化元素,构成了一幅民族交融、团结进步的和美图景。
旧城镇镇长孟保金介绍,在新村建设中,五和家园坚持党建引领,构建“支部+小组长+群众”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在党支部指引下,以管委会作为村庄日常管理的主体,村庄日常事务由各民族代表共商共议,管委会制定村规民约,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墙,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和家园党支部和管委会从节庆、文娱等日常生活入手,多次组织举办傣族德昂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和篮球赛、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让群众在活动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增进文化认同与情感交融。
为了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旧城镇积极争取沪滇协作项目资金2400余万元,在五和家园建成乡村振兴产业园,盘活资源招“小商”,先后引进烤烟晒黄烟收购点、国家储备粮烘干厂、电子元件加工厂等,鼓励村民就近就业,并为村民们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村民排女士便是村里就近就业的一员,现在家附近的电子元件加工厂上班。“这里工资一个月能拿两千多,离家近,也方便照顾老人小孩。”排女士提到,自己是景颇族,身边很多少数民族的村民也都选择了就近就业,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五和”寓意着从不同地方搬迁而来的5个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如今的五和家园,已构建起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交融互嵌格局,各民族同胞在此携手共进,共同描绘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