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央镇坐落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西南部,地处中越边境。在这里,富宁县司法局木央司法所(以下简称“木央司法所”)始终坚守在祖国边境司法行政的前沿。
大山深处的“移动司法所”:路断了 服务不断
10月14日,木央司法所所长陶文峰接到木树村委会赵支书的求助电话:“木定村小组陶家两叔侄,因为建猪圈平场地闹得不可开交,村委会调解未果,急需司法介入!”未等电话里说清全部细节,陶文峰当即联系相关单位负责人,迅速组建调解专班赶赴现场。从法理到情理,从土地历史权属到现状使用,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边开展思想疏导,一边讲解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移动办公”早已是木央司法所的工作常态。公文包永远装着“三样宝”——法律书籍、调解记录本和便民联系卡。无论是田间地头的纠纷调解,还是村寨角落的法律咨询,只要群众有需求,木央司法所工作人员就会出现。今年以来,木央司法所已开展司法巡回服务150余次,行程累计超2000公里;走访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两类人员”200余人次,接受群众法律咨询200余人次;指导全镇两级人民调解组织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5起,让法治服务延伸到大山的每一个角落。
基层治理中的“双语普法”:打破壁垒 传递法治温度
多民族聚居的特点,让语言沟通成为木央司法所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拦路虎”。木央司法所牵头完善“双语普法志愿队”,吸纳熟悉壮族、苗族、瑶族、彝族等民族语言的村干部、党员和“法律明白人”加入,精心制作多民族语言的普法宣传视频和语音资料。在民族传统节日期间,木央司法所工作人员都会带着宣传资料走进节庆现场,用群众听得懂的民族语言讲解法律知识、开展案例分析。通过接地气的民族语言表达,让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
木央司法所联合边境值守人员、村干部组建边境法治宣传队,带着小喇叭穿行在边境村寨和巡边路上,用多语言宣传出入境管理、边境管理等法律法规。针对边民跨境往来的实际需求,木央司法所专门制作普法宣传手册,详细讲解合法出入境流程、跨境活动禁忌及两国相关规定,引导边民树立“合法往来、守边有责”的意识。一次次巡边宣传,一次次入户讲解,木央司法所用法治力量为边境稳定筑牢防线。
特殊人群的“心灵摆渡人”:严管厚爱 助其重归社会
对社区矫正对象,木央司法所始终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的原则,既要守住监管底线,也要帮其重拾生活信心。社区矫正对象赵某金2024年初报到时,意志极为消沉,父母外出务工,他与妻子要抚养年幼的孩子,无法外出务工导致家庭生活困难。走访中了解到他有种植意愿后,司法所主动帮他在木杠村委会周边协调群众土地,支持他发展生姜种植。今年他种植的30亩生姜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为让社区矫正对象更好融入社会,司法所建立完善“一对一”帮扶机制,定期走访掌握思想动态,及时开展心理疏导;针对就业、生活困难精准施策,协调民政、就业等部门提供帮扶;组织参与公益劳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这样的帮扶模式下,已有48名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至今无一人再次违法犯罪。
“司法行政在你身边”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木央司法所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