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至17日,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其中,云南展区以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研究为主题的野生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活动引起广泛关注,颇具云南省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活力与深度实践受到赞誉。
在教博会云南展区,昆明市官渡区关上第二小学以“野生菌”为主题的展区内,展板上学生观察菌丝的生长日志、亲手制作的菌类艺术作品、深入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开展调研的影像记录,生动诠释了课程与生活深度融合的教育理念。展台上陈列的野生菌标本、学生研学手册、精油提取实验装置及《生态文明理念下的野生菌特色课程》校本图册,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课程建设的系统性与创新性。

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现场(11月15日摄)。
教博会现场,全国多地教育工作者围绕“地域资源课程化”“跨学科整合”等话题与学校团队深入交流,15日上午的《生态文明教育的校本化实践路径》工作坊更是吸引不少参会者聆听,课程的示范价值获广泛认可。
关上第二小学校长王蜃淋介绍,从课程建设到范式升级,野生菌课程之所以能走向全国,在于其扎实的实践积累与体系化建构。2024年,课程《探秘蘑菇森林书写云南生态美的如歌画卷——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案例》案例获评2024年云南省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典型案例;2025年,课程《生态文明理念下的野生菌校本课程》被评为昆明市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优秀校本课程案例。

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现场(11月15日摄)。
同时,学校创新性打造“菌丝式”学习场景,正在建设的野生菌主题书育馆与原有“书育”特色融合,构建起沉浸式、网络化育人空间,践行“空间即课程”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专家认为,这门课程真正实现了教育与生活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在与家乡、与自然的对话中,建立起深刻的情感联结与身份认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