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如期而至,然而对于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而言,这一天与平日并无不同——抢救室的仪器仍在鸣响,绿色通道的车轮仍在飞驰。
丽江市人民医院导诊台(8月16日摄)。
“医师节对我们而言,不是‘庆祝’,而是‘被看见’。”丽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毛丽芳说,“它让公众关注到急诊科‘全年无休’的常态,理解深夜抢救室里每一秒的争分夺秒。”在这个团队里,有人为患者转危为安而如释重负,有人因家属的泪水而感同身受,更有人将患者的需求化作不懈前行的动力。
多措并举 以专业与温度护航暑期健康
暑期的丽江市,玉龙雪山壮美如画,丽江古城巷陌间游人如织。当五湖四海的游客沉醉于这片旖旎风光时,丽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灯火却始终通明。分诊台前,护士们快速评估患者信息,依据病情轻重为患者分级,安排就诊。这群“生命守门人”,正以专业素养与人文温度,为丽江的暑期健康筑起一道坚实防线。
丽江市人民医院急诊诊室(8月16日摄)。
“他们为市民和游客建起了生命的‘绿色通道’。”丽江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120求救电话响起,无论高山峡谷还是沟壑湖畔,急救第一现场总有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身影。丽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作为云南省获批“2023年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州(市)级医院急诊科,这里已构建起完善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全链条现代急救体系。
今年暑期以来,急诊科接诊量已突破1.5万人次,120院前急救单日最高出车量达45趟次。面对激增的压力,急诊科实施弹性排班制度,确保24小时无缝覆盖,并额外增设两个班次。目前,急诊内科每班次最少三名医生值班,急诊外科每班次最少两名医生值班,并在病人增多时启动科室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丽江市人民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台(8月16日摄)。
针对暑期高发的中暑、高原反应、食源性疾病,以及丽江地域特点突出的野生菌中毒、蛇咬伤、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症,医院组织了专项演练,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处置流程。
丽江市人民医院通过急诊分诊动态分流、科学弹性排班、强化急诊急救知识等多措并举,为暑期旅游市场提供了全方位的医疗保障。
医者仁心 用实际行动谱写大爱之歌
“高原反应、急性胃肠炎、登山外伤……这些病例在暑期都比较常见。”毛丽芳边翻阅病历边介绍。为应对挑战,科室开通了危重患者“绿色通道”,并与景区医疗站、疾控中心紧密联防联控,实现了如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快速溯源。从野生菌中毒到高原反应,从急性胃肠炎到心脑血管急症,急诊科医护人员秉持“技术是刀,仁心是光”的信念,在生死边缘一次次书写着希望。
丽江市人民医院急诊就诊标识(8月16日摄)。
毛丽芳回忆起一个案例:“一名全身浮肿、无家属陪同的患者被120送来时,情况比较危急。”急诊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联合心内科、肾内科等多学科紧急会诊,医护人员全程陪伴患者完成所有检查与救治。最终,患者病情好转出院。“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毛丽芳说,“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更要成为患者孤独时刻的守护者。技术有边界,但坚持能创造奇迹。”
在2025云南省医学会急危重症学术会议“生死时速,E马当先”情景模拟大赛中,丽江市人民医院“雪山雄鹰”代表队凭借高效的临床技能与卓越的团队协作荣获第三名。该比赛涵盖病例问诊、诊断、急诊操作及人文关怀,充分检验了丽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实战能力。
医护人员为急诊科病人诊治(资料图)。
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多重角色,从急诊病区到雪山脚下,从技能赛场到急救现场,丽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们始终以生命为“舟”,以仁心为“帆”,在守护健康的航道上破浪前行。(完)